滴滴上市狂欢背后的杂音:大数据杀熟、高抽佣 司机困在系统里?

2021-09-03 17:39:38

福建DNA亲子鉴定中心

距离5月6日新华社发出《网约车平台:请给公众一个解释》不足两个月后的6月28日,多项数据证明其对网约车市场具有绝对支配地位的滴滴,传来了好消息——

已获得10倍超额认购,提前完成原计划40亿美金筹资目标的好成绩,展现了这家出行独角兽的“形势一片大好”,也再次验证了老板程维是个狠人。

此刻,网络上对于滴滴大数据杀熟、垄断、平台规则不透明、司机困在系统里等一系列问题的口诛笔伐, 与上市狂欢消息搅在一起,其景光怪陆离,令人嗟叹。

眼下,成立近10年的滴滴,已经从创始人程维在车站“蹲点”求着司机安装的手机APP,生长为身价超过60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

据证券时报报道,6月25日凌晨更新的招股书显示,滴滴IPO发行价区间为13-14美元,上市后滴滴市值将达到623-671亿美元。《华尔街日报》则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滴滴完全稀释后的估值(通常包括限制性股票单位)可能超过700亿美元。

在招股书中,滴滴把自己定位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技术平台”。全球4.93亿的活跃用户中,有3.77亿用户分布在中国市场。全球1500万的活跃司机,也有1300万来自中国。

可以说,正是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才成就了滴滴,但资本对司机和乘客又持什么样的态度,始终耐人寻味。

说到这里,我要讲个自己的亲身经历。

6月29日,准备从A地打车去B地。奇怪的一幕发生了。同样的距离和行驶时间,都是13.8公里行驶46分钟,苹果手机上滴滴APP快车的预估价格为47.73元,而安卓手机上快车的预估价格为39.73元。专车一口价,苹果手机的价格也高出安卓手机7元多。为何同为普通账户的两款手机,却有不一样的优惠价待遇。

莫非这就是流传已久的“苹果税”?

滴滴打车的这个价格,确实让人看不懂。不知道滴滴在大家不知情、不注意的情况下,在价格上有多少猫腻。

狠人程维曾说一些温柔的话。比如,滴滴的使命是让出行更美好。还比如,滴滴的价值本质上是帮助大家出行节约了时间,提供了服务的增值。

可是,说归说,那些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无一不昭示着,巨大资本推动下的巨头滴滴,其光鲜外表下有太多值得深究的问题。它们不一定致命,可一旦爆发,很要命。

1、旧案里的魅影

首先,让我们耐心看完下面这起发生在5年前的案件。

对着乘客董某挥出致命的老拳前,司机张某刚接下滴滴平台指派的另一单活——事后,这被法院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因素”。

命案发生在2016年8月9日,董某是北京一家环保公司的董事长。当天,他的朋友用滴滴叫车,张某接单后,董某与朋友上了车。董某的目的地为一家酒店,但张某在距离酒店100多米处就停下了车。当天晚上9点左右,张某与董某在停车地点附近发生冲突,遭到张某殴打的董某不治身亡。

关于二人拳脚相向的原因,案件庭审中一系列针对张某的讯问,或许能提供部分线索。

问:对方要求去酒店,在乘客醉酒的情况下你为何不停到门口?

张某:因为就隔了一条马路,我还要接下一单活。

问:这个单子是在被害人下车之后接的,还是被害人没下车之前接的?

张某:没下车之前。

问:下一单活是你接的还是滴滴平台指派的?

张某:是滴滴平台指派的,在被害人没下车之前指派的。

问:你接单是否可以选择不接单?

张某:可以选择。

问:你和被害人什么时间殴打的。

张某:我让他下车,我去帮他开门,他下车就一把抓住我的脖子让我被动,我就开始跟他殴打,然后从车后座打到车前面大概十米左右,我开始动手打他,这个过程大概有一分钟左右。

问:你俩发生口角是否和你停在马路对面有关。

张某:没关系,他上来就问我其他几个人呢,说一个人也能弄死我。

问:你下车给被害人开门是什么原因?

张某:是滴滴服务要做的。

(以上摘自《许咏梅等与张国利等一审民事判决书》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最终法院判定,滴滴公司作为承运人,应对其指派的驾驶人在行程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后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关于责任比例,考虑到董某酒后乘车,对张某存在言语纠缠、揪扯等行为,由董某自负20%的责任,由滴滴公司承担80%的赔偿责任,供给赔偿95万多元。

一个别有意味的细节是:根据法院公开的裁判文书,问张某“是否可以选择不接单”的,正是滴滴公司。言下之意很明显:不是我逼着你接单,而是你自己要拉活儿。

滴滴的理由,在很多网约车司机看来并不成立。“我们一般不太敢拒绝指派的订单,因为谁也不知道拒绝之后,对于后面跑滴滴有什么影响。而且,我们不就是靠拉乘客吃饭的吗?多一单就是一单的收入啊。”一名司机说,“说实话,自从跑了滴滴,虽然开的是车,但我感觉自己更像车轮,被滴滴拉着,停不下来……”

一起陈年案底,或许只是个案。但是,如今回头再看,那个时候还没有“困在系统里”的说法,否则,平台经济算法冷酷的这顶帽子,就要扣在滴滴的头上了。

并且时隔5年后,“被滴滴拉着,停不下来”的情景,并未消失。

2021年5月27日,东方卫视《今晚》“焦点对话”节目,针对网约车平台抽成过高,造成乘客打车贵,司机挣钱难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节目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一语中的:平台对于从业者和用户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也要承担对等的责任。平台要心存敬畏,坚持科技向善,而不能监守自盗,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

诤诤之言,不知滴滴是否领会?

可就在前不久,杭州滴滴司机屠师傅遭遇软件故障,被平台判定为作弊单。其多次申诉无效后,还被扣除信用金加车费275.59元。事情闹大后,滴滴后续进行了查证,确实是系统问题,跟司机师傅无关。滴滴公开道歉,退还屠师傅的罚款。

遥想2013年春,马化腾亲赴北京,和程维约饭,敲定B轮领投滴滴事宜。现如今,小马哥倡导的科技向善,演化成督促平台完善治理的舆论之刀,指向自己投资的滴滴身上。两人再见面,尴尬了谁?

2、谁的砒霜,谁的甘饴

如果说, 平台向善还能从长计议的话。迎来上市高光时刻的滴滴,眼下最着急的事情,莫过于赚钱。

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滴滴自己在前不久《滴滴网约车关于“抽成”的说明》中,也一副认真反省的样子: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厚道赚钱,取之有度,才能让生态健康可持续。

但是,重压之下,滴滴厚道了吗?

被广泛引用的一个关于滴滴网约车司机的案例是这样的:今天接了一个特惠订单,乘客实付款25元,司机端只收到了12.8元。也就是说,平台在这一单中抽走了12.2元。如此高的抽佣比例,司机迫于在平台上讨饭吃,有苦说不出。这算不算厚道呢?

对此,滴滴的回应是,抽成高于30%的订单占总订单的2.7%。高比例抽成订单,只是特殊情况所产生的个例。好一个特殊情况产生的个例!

随意搜索一下,诸如高抽佣之类的讨论,早已经存在了数年。要知道,滴滴走到今天这一步,得益于无数司机的支持和加入。当年那个被认为是利用技术手段,打破出租车租子制度的新势力,眼下面对高抽佣的指控,怎么会如此搪塞?

我们再看一下,滴滴面临着哪些重压。

财经自媒体“市值研究室”最新整理的wind数据显示:

2018-2021年1季度滴滴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5%、9.77%、11.23%和10.83%,销售净利润是-11.07%、-6.29%、-7.48%和13%。

“市值研究室”认为,今年1季度,滴滴实现盈利54.9亿元,实现盈利主要来自于滴滴“财技”。招股书显示,滴滴投资收益为124亿元,主要是从事社区团购业务的分拆,确认未实现收益91亿元。而实际上,滴滴1季度运营亏损为66.54亿元,所以业务层面并没有明显好转。

在滴滴招股书中,列着三大业务:中国移动出行、国际业务和其他探索业务。但明眼人一看就清楚,三大业务中,中国移动出行业务一家独大。2020年,滴滴出行收入为1417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收入为1336亿元。

换句话说,在另外两大业务局面无重大突破的当下,滴滴不靠国内出行业务赚钱,它又能靠谁呢?

我们无法揣测,这份重压之下,滴滴的“厚道赚钱,取之有度”在走样变形。但是,面对滴滴出行业务高抽佣、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的指控,早已甚嚣尘上,连篇累幅。

这其中,最犀利的莫过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金云团队通过数据调研,拿出的那份 “2020打车报告”。

报告指出,滴滴和首汽都存在明显的价格低估现象,其中滴滴平台的实付价格比预估价格平均高了6.7%。通俗来说,坐滴滴出行,打车时的页面价格,会低于实际支付的价格。

而孙金云团队的研究报告中,最让人啼笑皆非甚至愤怒的,莫过于“苹果税”的存在。数据表明,与非苹果手机用户相比,苹果手机用户更容易被舒适型车辆(比如专车、优享等)司机接单,这一比例是非苹果手机用户的3倍。如果乘客不是用苹果手机,那么就要看其手机价位,手机价位越高则越有可能被舒适型车辆接走。难道我的遭遇,就是这个报告的现实版?

如果说,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恶性案件,是对平台、用户等各方面都难以承受的痛楚。那么,被不断指控的高抽佣、大数据杀熟,还会是平台、用户,乃至社会治理共同的敌人吗?这些打着科技旗号的蝇营狗苟,是谁的砒霜?又是谁的甘饴?

答案不言自明。

否则就不会有国家的反垄断之举,也就不会纷至沓来的舆论监督。这背后,都是消费者的声音,都是司机用户的声音。

平台如滴滴者,不能不听。

3、别让情怀误了大事

同滴滴招股书一起发布的,是创始人程维和总裁柳青的公开信。

程维在信中说,“我仍然记得2012年北京的那个冬夜。雪下得很大,我的夹克经不起风,但我并不是孤单的。因为我的前前后后都排着长长的冰冷的队伍,所有人都越来越沮丧地等着出租车送他们回家……这个夜晚对我来说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有一个计划。就在那一年,我们推出了滴滴,目标很简单,就是让人们更容易叫到出租车。到那年年底,滴滴每天已经帮助了包括我在内的10万人更方便地回家和摆脱寒冷。”

柳青在公开信中表示,“我们创办滴滴是因为我们相信,如果我们都能随时随地找到方便、舒适且负担得起的乘车服务,生活会变得更好。虽然一开始我们只关注更好的叫车方式,但我们并没有就此止步……2018年夏天,我们的顺风车平台发生了两起悲惨的安全事故。这些震撼了我们的内心。我们感到一种巨大的悲伤和责任感,并开始了一段深刻的自我反思。

从那以后,我们很明显的知道,我们不得不做出艰难但必要且正确的决定,将我们的注意力完全从增长转移到依赖我们的消费者和司机的安全和福利上。”

和所有成功者一样,滴滴已经开始讲情怀了。但是,依赖着千万司机、亿万用户,成长为600亿美元、4000亿人民币级企业的滴滴,更应该看见那些司机的申诉、那些用户的吐槽。

滴滴,请你厚道。

这不是谩骂,这是每一个用户的厚望。文/剑秋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清浦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生活百科、房产家居、商旅生涯、教育科研、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清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