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喜欢玩躲猫猫?

2021-09-24 16:03:12

61bn.com http://61bn.com

  韩国综艺《超人回来了》里,娜恩跟建厚这两个小宝贝,简直萌化了。

  

  有一次,建厚跟姐姐娜恩一起玩捉迷藏,姐姐闭着眼睛趴在墙上数数,建厚到处找可以躲藏的地方。

  等娜恩数到10开始找建厚的时候,一扭头发现建厚学着她的样子趴在旁边,还一脸调皮的冲着姐姐笑。

  

  捉迷藏这个游戏,似乎对所有孩子都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无论国籍、性别。

  国内一档亲子综艺中,吴尊女儿NeiNei和甜馨她们玩起了这个游戏;

  贾乃亮抱着甜馨在门外数数,NeiNei她们几个在屋里一通乱窜,最后看中了摄影师叔叔的小帐篷;

  于是,三个人浩浩荡荡的挤了进去,小帐篷被挤得颤颤巍巍,不停抖啊抖;

  

  10个数后,贾乃亮抱着甜馨开始了寻找,边找边说:“在哪里呀?”

  傻乎乎的NeiNei马上回答:“这里。”

  贾乃亮问一声NeiNei答一声,两人配合十分默契;

  NeiNei也获得了“大实在人”的光荣称号。

  

  在场不在场的观众纷纷被逗得前仰后合:傻乎乎的NeiNei简直太可爱了!

  孩子眼中的游戏规则,似乎跟常人的不太一样啊。

  朋友的孩子1岁左右,最喜欢跟妈妈玩的游戏就是躲猫猫。

  朋友用手遮住脸,问孩子:“妈妈去哪里了?”还一边把挡着脸的手移开,宝宝重新看到妈妈就会开心地咯咯大笑。

  这种游戏,孩子能玩一下午。

  朋友经常笑着跟我说,这孩子小小年纪就会傻乐,真不知道这有啥好玩的。

  

  

  为什么全世界的孩子都爱玩躲猫猫?

  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一个小小的躲猫猫游戏就可以让她们乐此不疲玩上一整天。为什么?

  几个月的孩子,会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认为世界是围绕着自己转的,觉得自己看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

  她们还会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别人的想法,完全理解不了对方会有跟自己不一样的想法;

  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自我中心化”,这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心理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闹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一位妈妈跟我说,有一次她给孩子买了一只小兔子,孩子喜欢的不得了,一整天都抱着兔子舍不得放手;

  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一直哭闹着不肯上床睡觉,边哭边说:“我要是睡着了,兔子就没有了。我不睡……”

  她反复跟孩子强调,说:“兔子就放在你床边的笼子里,你一睡醒就可以看到了,不会没有的。”

  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一直不肯睡觉,并坚定的认为自己一睡着兔子就会消失,直到爸爸给她吼了一顿才乖乖去睡觉。

  

  从某种角度来说,“自我中心化”并不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所以对儿童来说,解除自我中心化的倾向、获得客体永久性是非常必要的。

  “客体永久性”是瑞士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个概念;

  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儿童能够认识到事物是独立于我们而客观存在的,哪怕我们感知不到,它仍然是存在的。

  儿童从零开始到完全发展出“客体永存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皮亚杰在这一个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趣小实验——

  首先,假设儿童对一只手表很感兴趣,

  1~4个月的孩子:

  当用纸杯把手表罩住的时候,他就对手表失去了兴趣,就像手表不存在了一样;

  4~8个月的孩子:

  当手表有一部分露出来的时候,孩子就会去寻找手表,但是如果把手表完全遮住,就不会有任何动作;

  8~12个月的孩子:

  当着他的面把手表藏到左边床垫下,他很快就能找到手表,但是把手表从他手里拿走,当着他的面藏到右边的床垫下,他仍然会去之前找到手表的左侧床垫下去寻找。

  12~18个月的孩子:

  已经能够正确应对上个阶段的测试,但是如果先把手表藏到手里再转移到右边床垫下的话,他会去你的手里找,即最后看到手表的地方。

  对于18~24个月的孩子,能够很好的完成上个阶段的测试,完全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父母自己在家里可以通过这样一些小游戏来测试孩子“客体永久性”的发展状态;

  比如,可以拿一个玩具来跟孩子玩,当孩子表现出对玩具的兴趣后,把玩具藏到背后观察孩子的反应。

  如果孩子很快就失去了对玩具的兴趣,并且也没有做进一步寻找,似乎这个玩具已经从她的世界消失了,这就表明孩子的“客体永久性”还没有发展出来。

  因此,对于“客体永久性”还没有发展完全的孩子来说,躲猫猫就像我们看魔术一样,凭空变出一个个东西,自然是很神奇有趣的。

  

  陪孩子玩躲猫猫的好处?

  父母经常陪孩子玩躲猫猫有利于孩子“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它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有重大意义,

  并且,当孩子在具备这一能力的基础之上,可以引导一系列相关心理能力获得良好的发展。

  1.降低孩子的分离焦虑;

  父母反复躲藏然后出现,能够加速孩子理解主体跟客体之间独立的关系;

  当明白父母是独立于他客观存在的,能使孩子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思维方式。

  如果孩子能够明白:哪怕父母不在自己面前仍然是存在的,能够获得亲子关系中的安全感,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

  心理学研究发现安全感水平高的孩子,往往情绪更稳定、抗压能力更强、人际关系更融洽。

  当孩子不得不跟父母暂时分开的时候,因为已经知道父母仍然存在,所以,更容易接受父母的离开,能够降低分离焦虑的水平。

  

  2.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安全感。

  在游戏中,孩子隐藏自己、成功找到父母,能够让孩子感知到自身的能力,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很早就提出过“情感引导式”教育,在她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强调,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孩子真正看重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

  而稳定而安全的亲密依恋关系,是孩子心身健康成长的稳固基石。

  

  父母有空的话,多陪孩子玩躲猫猫游戏吧!

  参考资料

  [1]曾琦,董奇.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机制的研究.心理学报(4期),393-399.

  [2]Piaget,J.(1980).TheChild'sConceptionoftheWorld.ActaPsychologica,19(2),164-165.

  今日测试:

  指导语:家有“神兽”,想多陪伴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既轻松又有效,那么你的陪伴质量有多高呢?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吧?每道题选择A得1分,选择B得0分

  1、你陪孩子的时候很少匆匆忙忙,容易烦躁?

  A、是B、否

  2、你陪孩子的时候总是双方心情愉悦?

  A、是B、否

  3、你从不觉得孩子的行为太幼稚,经常参与孩子的游戏?

  A、是B、否

  4、你能准确的说出你陪伴孩子大部分玩具的名称?

  A、是B、否

  5、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很少敷衍?

  A、是B、否

  6、你很了解孩子现阶段的心理和身体发展水平?

  A、是B、否

  7、你很少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的行为上?

  A、是B、否

  8、你总能很好的处理孩子在游戏当中出现的不良情绪?

  A、是B、否

  9、无论孩子的作品或活动完成的怎么样,你从不评判或嘲笑?

  A、是B、否

  10、总能知道孩子现阶段的水平,选择适合孩子的活动

  A、是B、否

  得分结果:

  6分以下:陪伴孩子的质量有待提高,陪伴孩子成长,不只是陪着孩子成长,需要更多的耐心,对孩子世界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尊重孩子的发展给足孩子成长的空间。

  孩子有孩子的游戏,他们要父母参与进来,承担角色,不要父母成熟的指导,要父母表现出接纳和全心全意而不喜欢分心的敷衍。要父母帮助他们处理他们的情绪,体验更多的愉悦。

  高质量的陪伴能够给予孩子这些,父母用心不带评判的自然陪伴,会让双方都很舒服。既然陪伴孩子了,就努力提高陪伴质量吧。

  7分以上:你提供给孩子的陪伴是高质量的,会让孩子感到温暖、踏实、放松、有安全感,孩子会喜欢靠近你依赖你。高质量的陪伴有几个特点,高质量的孩子要真实还要适龄。

  1、及时用心的回应,满足宝宝和幼儿的需求对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看到、被认可和被爱,同时也会加深你们之间的情感链接。

  2、积极互动,孩子的想法、游戏和活动都是幼稚的,这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抛开幼稚的想法与孩子展开积极的互动,这样孩子长大之后会更好的发展,很少出现问题,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和情感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会更快的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

  3、用孩子舒服的方式陪伴,陪伴孩子通常是父母适应孩子的节奏,比如一起捏橡皮泥,一起过家家,一起躲猫猫等,都是孩子的游戏。让孩子主导节奏,而不打乱孩子的节奏。

  4、用心倾听孩子的发言,而不打乱,孩子的语言通常是幼稚的,所以家长需要仔细倾听。

  -END-

  作者:MT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清浦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生活百科、房产家居、商旅生涯、教育科研、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清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